育儿网

|育儿之家 - 健康育儿、品质生活,妈妈首选的网上交流孕育、生活的专业育儿亲子门户

5岁了还尿床怎么办?尿床报警器到底靠不靠谱?

育儿网 https://yuerso.cn 2019-07-10 16:42 出处:腾讯育儿 作者:孕婴帮编辑:@Yuerso
最近收到一位妈妈标明“十万火急”的紧急求助,她说自己家娃5岁多了还时不时地尿床,而且,不管家长威逼利诱还是循循善诱都没啥效果。这位妈妈急得不行:眼看孩子到了上小学的年龄了,万一“走漏了消息”让孩子遭到小伙伴的耻笑,再带来心理压力,岂不是更糟了?“难道我还要默默地再买点纸尿裤给他戴上吗?”

超过5岁的孩子还尿床,医学专家建议积极干预,提出两周内治愈的“神秘方法”,而教育专家则认为应该顺其自然;该听谁的?

最近收到一位妈妈标明“十万火急”的紧急求助,她说自己家娃5岁多了还时不时地尿床,而且,不管家长威逼利诱还是循循善诱都没啥效果。这位妈妈急得不行:眼看孩子到了上小学的年龄了,万一“走漏了消息”让孩子遭到小伙伴的耻笑,再带来心理压力,岂不是更糟了?“难道我还要默默地再买点纸尿裤给他戴上吗?”

这位妈妈的急切心情可以理解,其实,大孩子尿床这件事,好多人都遇到过。对此虽然美国的医学专家建议早点干预,还提出了一个两周内治愈尿床的“秘方”,但教育专家则建议顺其自然,毕竟约有1/4的孩子都出现过5岁多还尿床的情况。

孩子为啥会出现尿床、尿裤子倒退现象?

遇到这种问题应该怎么办呢?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说说这个话题。

作者:小马君

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学硕士,现居美国,任职于美国最大的早教机构之一的Bright Horizon,拥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战经验。

本文干货

孩子为啥会尿床?脑部、肌肉发育不足,膀胱容量有限,大脑向膀胱传递信息不畅,这些都是原因

超过5岁的孩子还尿床,医学专家建议积极干预,提出两周内治愈的“神秘方法”,而教育专家则认为应该顺其自然;该听谁的?

无论是尿床还是尿裤子,家长都不必过度紧张

1、孩子为什么会尿床?

婴儿期脑部发育不足,无法控制膀胱+膀胱容量有限

聊这个话题之前,先来了解一下孩子的膀胱能储存多少尿——岁数加2就等于孩子膀胱可以储存尿液的盎司数量(1盎司30毫升)。也就是说,3岁孩子的膀胱可以储存5盎司尿液,即150毫升;5岁孩子,就是210毫升。

当膀胱的大小储存不了尿液时,就需要排尿了。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尿液装不下就自动外排的话,人岂不会随时尿湿裤子?

这就不得不提人体的一块神奇的肌肉——Urinary Stopper Muscle (止尿肌)。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控制膀胱里的尿液在达到警戒线时不会直接排出来。

打个比方,膀胱就像吹大的气球,止尿肌就像捏住气球嘴防止漏气的两根手指。膀胱里的尿液达到储存极限时,就需要“止尿肌”控制不漏尿。

婴儿随时随地尿尿,一是因为脑部、肌肉发育都不足,无法控制膀胱的排尿节奏;二是因为膀胱容量有限。

那到底孩子多大时止尿肌开始工作呢?研究发现,约27个月大的孩子,止尿肌就有能力工作了,一般可以控制2个小时左右的排尿量。

大孩子了还尿床,可能是“信息传递不畅”

大脑和膀胱是靠神经连接的。大一点的孩子会夜间尿床最重要的原因,是潜意识无法告诉“止尿肌”控制住膀胱。这种潜意识不受大脑控制,就像你现在阅读时,你的潜意识也同时在工作,控制“止尿肌”不准膀胱随便放尿。

孩子夜间尿床,基本有两种可能

情况一

大脑“憋住尿”的消息发出去了,可还没传到膀胱就丢了。年龄太小的孩子神经连接不牢固,而神经自由生长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情况二

孩子处于深度睡眠,大脑“憋住尿”的消息根本无法发送。孩子的大脑发育不够成熟,常常处于深度睡眠中,这时候大脑想要给膀胱发一个“憋住!”的信号,但又困得无法发出这个消息。随着年龄的增长,正常睡眠会变得越来越浅;这样大脑在睡眠时依然可以感知到膀胱并且发信息沟通,从而控制排尿。

基于此,如果超过5岁的孩子睡觉时经常尿床、打鼾,建议做一个儿科睡眠检查,排除“睡眠呼吸暂停”的可能。

此外,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看,英国有学者研究发现,压力大的孩子、常被家长指责注意力和控制力差的孩子,晚上出现尿床的频次是普通孩子的2倍。也就是说,如果家长过度关注孩子的尿床情况,反而容易使他情况恶化。

而如果家长中有一方有尿床经历,那么孩子被遗传的概率大约是20%。如果双方都有,孩子被遗传的概率大约是40%。

2、医学专家提出“神秘方法”两周内治愈尿床靠谱吗?

美国儿童泌尿科专家Joeseph Barone针对孩子尿床专门写了一本书《这不是你的错》。

在《这不是你的错》这本书里,美国儿童泌尿科专家Joeseph Barone用非常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释了尿液如何形成、孩子为什么会尿床之类的问题。

可是这本书也提出了一个我难以接受的观点。

Joeseph Barone认为,干等着顺其自然地解决尿床问题是一个“美好的传说”。如果孩子5岁多了还在尿床,就需要干预。如果不干预,孩子之后再接受治疗的话,在心理和生理上都会承受更大的压力;但也不能太早干预,因为整个大脑和止尿肌尚未发育完全。5岁左右是一个比较稳妥的干预时间。

在书中,Joeseph Barone给出一个“神秘方法”,如果5岁后的孩子还会尿床,家长可以使用尿床报警器,2周内搞定90%的尿床情况。

使用报警器的目的就是人为训练让大脑准确向膀胱发送“憋住尿”的消息,并且通过反复训练,让这一路大脑神经更加强壮。

具体做法是在孩子的内裤里放一个湿度探测器,只要探测到内裤里有湿的环境就会报警。这时候家长叫醒孩子,并问三个问题:你的名字、妈妈的名字、我们在那里,以保证孩子处在醒的状态,告诉他一个类似苹果、鸡蛋的秘密词汇。如果湿度探测仪探测到孩子已经尿完了,可以让他继续睡觉,不一定非要拖到厕所;如果只尿了一点,则让他去厕所继续尿完再睡。

第二天早晨醒来,问孩子是否记得昨晚你叫他,是否还记得秘密词汇。

这样坚持两周,孩子的这部分神经就会被激活。以后大脑能更加敏感快速的给膀胱发送“憋尿”的消息,或者让孩子更清醒地去上厕所。

这一方法在美国儿科学会的《育儿百科》一书中被称为“尿床闹钟”,并认为生效时间可能要4个月,需要严格遵医嘱。

我对“尿床报警器法”的方法比较排斥。我觉得,这种训练机制一旦形成,会让孩子非常依赖“尿床提醒器”,对“尿尿”产生恐惧和压力。但儿科专家说这个方法在临床上非常好用。

3、教育者:九成尿床的孩子可以“自愈”,耐心等待比什么都强

关于尿床这件事情,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儿童发展中心主任Karen给出的建议是家长不必过度的担心。

相对于医学专家积极干预的看法,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儿童发展中心主任Karen Stephens认为,尿床情况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自然消失,如果过多地关注反而容易给孩子造成压力;如果孩子在7岁还尿床才需要就医,并不是医学专家说的5岁。

这幅图记载了约10%的孩子会在5岁左右依然尿床,这个数字在到15岁时降到了1%。

Karen 认为,大孩子“尿床”的背后隐藏着大量儿童发展学的知识。比如对于有些孩子是因为深度睡眠无法让大脑给膀胱发消息的说法,Karen认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还无法区分梦境和真实世界。他们可能在梦里已经让大脑发了消息,但这件事情没有被转化到真实世界里。这是年龄导致的,需要孩子自行慢慢发展,而不是过早训练。90%的孩子尿床都可以不借助任何任何药物、人为干预,仅通过生理上的发展而治愈。

与其把心思花在如何人为干预上,不如准备一些更加方便清理的床垫,并且和幼儿园老师沟通平时在家是如何处理孩子尿床的,让老师可以和家里做的保持一致。

最后还要时刻关注周围是否有人在嘲笑自己的孩子尿床,如果有必须制止。并且时刻要告诉孩子,妈妈爸爸相信他再长大一点就能非常独立的上厕所了。

小妙招

美国著名育儿问答网站stack exchange,有几个妈妈提到的应对孩子尿床的方法我想大家分享一下。

与孩子一同遵守固定的睡前习惯。无论几点睡觉,坚持与孩子一起睡前上一次厕所。

孩子尿床了,家长调整好情绪、不责怪,让孩子知道这个情况是正常的。家长可以说,“Hey, this happens. It’s cool. Let’s try to not let it happen tomorrow night.” (嘿,没关系! 这种事情时有发生。我们试着明天不尿床呗!)

4、尿裤子更尴尬?定时上厕所+每次排空尿液

比起尿床,白天尿裤子可能更让家长担心,原因是尿裤子的行为很可能严重降低孩子的自尊,甚至增大他被人欺凌的可能性。孩子白天尿裤子,依然是前文提到过的3大原因——

1. 脑子尚未发育完全,还不能完全控制膀胱反射

2. 膀胱未发育成熟,容量有限

3. “止尿肌”还比较弱,不足以止住尿液

4岁左右的孩子中仍有10%会白天尿裤子,10岁仍有2%。从数据来看,这不是极个别孩子才有的特殊情况,而是很多孩子都有。如果孩子到了5-6岁依然会尿裤子,说明当初如厕训练并未全部完成。因此需要一定回炉重造,主要做两件事情。

一、给孩子减压

给孩子减压,并且制定父母与孩子双方认可的上厕所时间。

首先不给孩子施压;其次和孩子一起商量一个时间固定间隔。比如两小时去一趟厕所,让膀胱每2个小时清空一次,同时锻炼止尿肌定时收缩。形成习惯后,慢慢扩大时间间隔,让孩子大脑更好适应膀胱反射。

养成定时上厕所的习惯,教会孩子每隔几个小时就应该去小便一次,而不要等到尿急了再上厕所——这时候往往已经太晚了。

二、不着急,慢慢来

让孩子上厕所千万不着急,慢慢来。

泌尿科专家提醒家长,每一次上厕所,都要把尿液全部排干净,让膀胱有更大的储存空间;另外让大脑清晰地感知到膀胱空和满的两种状态。如果膀胱一直处于“不多不少,还剩一点”的情况,大脑对于膀胱“全满”的状态感知会不灵敏。

遇到以下几种情况,你需要请教专业医生——

1、7岁以上还持续尿床、尿裤子

2、孩子已经连续6个月没有尿床了,突然出现持续的重新尿床情况

3、孩子白天和夜里上厕所的频次突然增多

4、孩子尿液的量突然变化(无论变多还是变少)

5、孩子的尿床已经对他的社交产生影响(同伴嘲笑,没法去别人家睡,没法去夏令营)

写在最后

可以看到两个专家从不一样的角度在解释“尿床”这件事情,我个人更喜欢的是教育者的做法,不去给孩子更多的压力。对待这个问题,跟养孩子的心态一样,你紧张,孩子就放松不下来,如果过于关注大小便的问题,还有可能带来其他更多不必要的麻烦;你不紧张,孩子就不会当回事,很快放松下来回归自然状态。

当然,我也理解医生提出的提早干预背后的步骤,只是觉得他没有考虑到如果这么做可能给孩子带来的压力。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验证码 换一张
取 消